第九中文网

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三十九章 思想

2022-06-22 作者:淡墨青衫

时光荏苒而过,时间在很多人来说,如飞燕掠水一般,根本了无痕迹。但对有些人来说,又是格外的难熬。

在锦衣卫的实际主持下,一场关系到整个大明未来的大变革已经悄然开始。

对整个大明文官系统的核查与考量已经在进行之中,由内阁牵头,各部寺参与其中,核实官员名单,预备裁撤转并一些闲职,再由户部主持火耗归公一事,预备先由北方诸省来试行。

但今年是赶不上了,赋税收取有一定的时间,今年如果改火耗归公,那就很容易引发混乱,这是内阁或张佳木都不愿看到的。

至于一些陋规,则是已经提前改了。

比如地方官员收取商税,可以自行截流的做法,已经明令禁止。商税亦是一律归公,地方的办公费用会在将来指定名目或是由中央财政直接拨给。

张佳木在财政上的做法,类似后来的清朝。

清朝在洪扬之前,财政上是完全的中央财政,户部管理一切,地方上的费用除了极少数的办公维挂费外,一切经费的使用都需要中央拨款或是报销。

就算是赫赫有名的福康安,用银如流水一般,但最后还是要走户部的程序,小书办难为福贝勒,在当时也是时代一景了。

后来就不行了,地方军兴,瞬息万变,再等京师里的户部进行中央统筹,以当时的通信和道路条件完全不可能。除非清廷愿意放弃南方,不然的话,就非得放权不可。

在现在这种时候,张佳木要搞中央财政,在法理和条件上完全可行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他不会放权给地方。

其中原因,就在于他要办的一些大事,非得加强中央威权不可。

地方一旦有财权,就有离心力,从晚清的现实就能很清楚的看出来,就算是张佳木生活的那一段时间,分税制下,中央地方彼此利益牵扯,很多时候,地方根本不买中央的账,所以就税制财政收入分配来说,无疑就是一柄要当权者极为小心的双刃剑……

至于新吏治,在前两样没有确切的流程的前提下,无疑还要再多拖一阵子。

但新军制,已经是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了。

武校的地址挑好,已经开始建设,这一部份的款子是锦衣卫自己垫的,所以校舍建设很快。

同时,在全国各地都以锦衣卫的名义在招收武校的学生,卫所军户的子弟当然优先,普通的百姓只要是清白良家子,又孔武有力,或是识文断字的都可以,只要自忖能通过入学考试的,就不妨一试。

通过初试,就可以领取盘缠,到京师再来复试,就算复试不通过,也会发盘缠统一由张佳木的邮传送回家,所以一个月间,报名武校的学生就已经超过万人,初试之下,也会有数千人通过各种渠道到京师来。

讲武堂是张佳木改革军队的先声,从组织制度到将官任免,再到营制、兵制、军饷、后勤、荣誉、养老、伤患,一切制度都要重新再来过。

这么大的动作,如此多的大事,就光是公文往来,就已经把中央各部的官员和小吏书办们忙的不可开交。

九月初,张佳木上书皇帝,奏请户部添加吏员,皇帝经内阁批复曰:依议。

户部,是张佳木在中央部务改革的先声,无论如何,户部最近要负担的责任太多太重,而人数是可怜复可笑的。

管理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财政,再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,要对整个中央到地方的财政进行一次大梳理,然后再把每个官员的俸禄根据实际情形实重制定一次……然后再把火耗归并入中央财政,根据各地离府库的远近和地点加上运输条件来制定火耗的征收额度……这一切工作都要户部的二百七十三个官员和吏员来做……

是的,二百七十三人。

张佳木听到这个数字时都被气笑了,说中国是中央集权的大政府还真是一个笑话,一个管理这么庞大的国家,官僚数字几万人,加上武官十几万人,加上皇亲勋戚几十万加上军队有几百万吃皇粮的大帝国,还要有造桥修路治河等中央级拨款的大工程,负责这一切事物的就是二百七十三人!

关闭